文明提质·实践增效丨社区积分“兑”出志愿服务新风尚

四川在线记者袁城霖摄影郝飞

吹着空调、吃着西瓜,惬意聊天。7月17日下午,40℃的高温天,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银发食堂大厅,二三十名老人和小孩尽享夏日凉爽。“我每天在这里吃午饭、晚饭,天气热的时候就在这吹空调。”72岁的胡中双笑着说。

仙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坝里,写着“共享”二字的场所还有共享书吧、共享影院、共享健身中心、共享厨房、共享工具间、共享驿站等12个功能区。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曹先银说,该社区户籍人口2000余人,但常住人口达到1.2万余人,打造共享空间和推行积分兑换制度,成为服务群众和促进文明提质的重要抓手。

编织“一老一小”关爱网

7月17日下午,由于用电负荷增大,仙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变压器发生故障停电,社区志愿者立即搬出应急发电机,给银发食堂大厅供电。

“你们在微信群里吼一声,附近家中停电了的居民,都可以来吹空调。”应急电源启用后,社区干部随即动员志愿者扩散这一好消息。不一会儿,银发食堂大厅就坐满了前来纳凉的老人和孩子,志愿者还给大家端上切好的西瓜解暑。

居民在银发食堂大厅纳凉。

仙桥社区银发食堂是宣汉县首个建在乡镇的银发食堂,解决高龄、独居老人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社区志愿者每日驾驶“观光车”穿梭街巷,义务接送老人前来就餐。

银发食堂列出了A、B两个菜单,提供两荤三素一汤的用餐服务,对60岁以上和特困人群给予每顿5元的优惠价格。“‘一老一小’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,理应编织关爱网,予以更多生活保障。”曹先银说。

银发食堂隔壁的“同伴之家”,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陪着幼儿玩耍。在共享健身中心,孩子们正在骑动感单车。“放暑假了,我和小伙伴经常过来打乒乓球,做运动,爸妈也放心。”五年级学生高振翔说。

居民在共享健身中心运动。

积分“兑”出文明新风尚

在社区积分超市,除了一本“积分兑换清单表”,曹先银还搬来3个文件夹——邻里互助、“骑士快帮”、其他志愿,每个文件夹里存档每次志愿服务的内容信息。

“骑士快帮”志愿服务展示。

“比如送医一次积200分,文明劝导一次积50分,这些积分既可以选择在积分超市里兑换生活物品,还可以使用社区的共享客房、共享厨房等等。”曹先银说。

目前,仙桥社区主要组织了“骑士快帮”和邻里互助两支志愿服务队伍,前者服务内容包括送医、送药、送餐和应急抢险与救援等,后者主要开展为老服务、信息传达等。该社区通过制定居民行为正负面清单与量化积分标准,将每一次志愿服务、文明善举转化为可积累、可兑换的“文明资产”,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社区的“软环境”。

5月,仙桥社区一栋居民楼楼梯间发生火情,3名居民发现后使用自家灭火器迅速投入到灭火中。“我们既给予积分奖励,还补偿居民用掉的灭火器。”曹先银介绍,包括积分超市的生活物品在内,积分兑换制度有村集体经济、县总工会和镇政府等单位的资金支持。

统计显示,2018年至今,仙桥社区开发的“幸福e家”积分平台,共增加积分271.163万分,总扣除积分158.5335万分。整个社区注册志愿者626人,97%的居民曾参与过志愿服务,构建起坚实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。